当前位置:全球人文艺术桂冠奖 > 教育与文化类

一、奖项简介

教育与文化类奖项旨在表彰在教育公平、知识传播、文化赋权与学习创新等领域展现出实践精神、社会影响力与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个人、机构与项目。该奖项倡导“教育为共享权利,文化为集体记忆”,关注以人为本、面向边缘、赋能青年与社区的长期性实践行动。

无论是在正式课堂之外拓展教育的边界,还是在文化空间中建设公众知识的共享机制,只要坚持开放、共学与公共参与的精神,皆可成为该奖项支持的范畴。

 

二、奖项结构与说明

本奖项分为人物奖与成果奖两大类,聚焦于推动教育革新与文化共建的个体领导力和集体实践影响力。

人物奖(Individual Laureates)

面向在教育创新、文化普及、青年赋权等方向具持续投入与示范引领作用的个体实践者。强调其长期贡献、组织能力与价值倡导。设有以下类别:

1. 教育影响力人物奖(Education Impact Award)

表彰在一线教学、教育方法创新或教育公平推进中具有深远影响的教师、导师或推动者。

2. 文化推动人物奖(Cultural Influencer Award)

授予在文化保存、公共文化组织、民间知识再建等方面持续推动社会文化进步的实践者。

3. 青少年文化启迪奖(Youth Culture Inspiration Award)

关注激发青少年文化表达力、学习主动性与社会参与意识的教育者、组织者与行动者。

成果奖(Project/Practice Awards)

面向具有显著社会影响力、教育转化潜力与知识传播效能的项目或平台,强调其机制创新与可持续性。设有以下类别:

1. 教育创新成果奖(Educational Innovation Award)

奖励在教育方法、学习工具、课程体系或非正规教学机制上具创新实践的计划与机构。

2. 社会研究与倡导项目奖(Social Research & Advocacy Project Award)

表彰通过研究、行动或传播推动社会认知转变、教育议题发声与制度反思的跨界项目。

3. 人文纪录与影像奖(Humanities Documentary & Visual Award)

支持以纪录片、摄影计划、影像课程等形式记录文化现象、教育困境或地方知识的视觉实践。

 

三、关注方向

该奖项特别关注以下实践议题及探索路径:

1. 教育公平与包容:聚焦农村教育、性别平权、特殊群体、边缘语言学习等议题的教育方案

2. 文化传播与知识重建:包含语言保护、非遗转译、地方知识编织、口述史等内容生成与传承实践

3. 公共学习空间与开放平台:如社区书屋、流动课堂、播客课程、社群协作的教育平台建设

4. 知识共享机制与教育传播实验:如数字共学系统、协作出版计划、翻译社群、开放课程开发等

5. 科技与学习融合实验:包括AI辅助教学、数字故事工具、教育互动游戏、远程共创空间等尝试

 

四、申报对象

欢迎来自不同教育体系、文化背景与实践路径的个体与组织申报,包括但不限于:

1. 教育工作者(中小学教师、乡村讲师、教育研究员、教育内容创作者)

2. 基层教学点、社区学习中心、教育组织、新兴教育创业者

3. 新媒体知识平台、教育团队、文化出版计划组织

4. 非营利文化机构、地方文化推动者、青年学习倡导者、公共知识发起平台

 

五、代表性获奖案例

1. “乡野书屋”计划(中国广西)

由一群90后乡村青年发起,在村落中改造废弃屋舍,建立免费图书空间。书屋同时组织社区老人授课、本地故事编撰与文化节日再现,打造融合教育与文化保护的公共空间,被誉为“田野中的人文学校”。

2. “Mobile Minds Lab”教育巴士(摩洛哥)

一辆由志愿者运营的移动创客车,穿梭北非乡村与难民营,为青少年提供基础编程、美术手工、创意思维训练等课程,结合阿拉伯语和柏柏尔语文化元素,激发农村青年的公共参与意识与表达能力。

 

六、申报须知

1. 接受个人、机构或协作项目申报(包含未注册团队)

2. 项目须实施满6个月以上,具可验证的实践成果或参与者反馈

3. 鼓励提交多形式成果,如课程设计文档、短片、活动记录、平台数据、用户回应等

4. 非营利导向项目优先考虑,亦鼓励具社会影响力的可持续商业模式项目申报

 

七、奖项支持

为支持实践成果的持续推广与能力建设,获奖者将获得以下资源:

1. 入选“教育与文化创新案例集”并在官网专题页展示

2. 推荐参与国内外教育合作平台,内容共建与交流活动

3. 邀请参与年度线上交流沙龙,与历届得奖人共同构建主题社群与长效合作网络


GLPHA
Copyright © 2011-2025  全球人文艺术桂冠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