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奖项简介
文艺与创作类奖项旨在表彰在文学、戏剧、音乐、视觉艺术、数字艺术等领域展现出高度原创力、文化表达力与社会回应力的创作者与团队。奖项坚持“艺术即公共表达”的核心理念,鼓励艺术突破媒介限制,挑战固有叙事结构,回应社会议题,推动作品从个体感知延伸至社会关怀,从美学探索走向公共参与。
二、奖项结构与说明
本类奖项分为人物奖与成果奖两大类别,分别聚焦于创作者个体的艺术语言表达力与项目团队的社会实践影响力,兼顾创意质量与文化公共性。
人物奖(Individual Laureates)
授予在文学与艺术创作中展现出鲜明风格、跨界能力与现实表达力的个人创作者。涵盖文字、表演、视觉、声音、跨媒介等方向:
1. 文学与创作奖(Literature and Creative Writing Award)
表彰在诗歌、小说、剧本、非虚构写作等领域具有语言原创性与文化洞察力的写作者。
2. 视觉与表演艺术奖(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 Award)
面向在绘画、装置、摄影、舞蹈、戏剧、音乐等媒介中具有独特表达方式的艺术家与表演者。
3. 跨界艺术先锋奖(Interdisciplinary Arts Pioneer Award)
鼓励在多媒介融合、社会实验、科技艺术等新兴领域进行探索的先锋创作者。
成果奖(Project / Practice Awards)
面向以作品、项目或平台形式进行的创意实践,突出其公共性、实验性与文化转化价值:
1. 艺术公共实践奖(Public Arts Practice Award)
奖励在城市空间、数字平台或日常场域中推动艺术参与公共议题的实践。
2. 社区与在地艺术奖(Community & Site-specific Arts Award)
表彰深度嵌入社区、结合地方文化与空间的艺术介入型项目。
3. 文化叙事与创作计划奖(Narrative & Cultural Creation Award)
鼓励以文化书写、影像叙事、声音档案等形式重建本土经验与集体记忆的创作计划。
三、关注方向
申报项目或个体应在以下方向展现出创作成果或方法探索:
1. 文学、戏剧、音乐、电影、装置等原创艺术作品
2. 以族群、性别、身份、迁徙、环境等议题为核心的现实回应型创作
3. 数字艺术、AI艺术、交互装置、声音艺术等新媒介实验
4. 诗歌与城市、剧场与社区、影像与档案之间的跨媒介交互
5. 对传统美学语言的重构、本土文化的再诠释、在地叙事的重建
四、申报对象
欢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媒介领域与社会角色的艺术创作者与机构团队申报,包括但不限于:
1. 独立艺术家、作家、导演、编剧、作曲人、表演艺术工作者
2. 新锐艺术团队、非营利文化机构、实验剧团、地方创作小组
3. 从事艺术教育、社区艺术、艺术科技融合的组织或个人实践者
五、代表性获奖案例
1. 凯琳·诺伊尔(德国)
其纪录诗影像作品《边界以东》以东欧边境地区女性劳动者为主题,结合诗歌朗诵与多轨声音装置,重新建构关于迁徙、身体与身份的表达方式,被多个国际影展采纳并用于难民社区教育。
2. “写给城市的信”计划(肯尼亚)
一项由青年诗人与街头艺术家共同发起的城市文本艺术实验计划,在内罗毕多个社区墙体上进行诗句创作与公共互动,鼓励年轻人重新连接语言、城市与日常生活。
六、申报须知
1. 接受个人、创作团队或机构申报
2. 可提交完整作品(文学文本、影像、演出影像、装置图像)或已实施/在研的项目方案
3. 鼓励补充项目传播、观众反馈、互动资料、社区共创记录等公共性证明材料
七、奖项支持
为推动艺术成果的社会可见度与持续转化,获奖者将获得以下实际支持:
1. 优先参与全球人文艺术论坛的主题展演、作品发布或创作者对谈
2. 推荐参与合作文化平台或公益组织的艺术教学、工作坊交流、青年培养项目
3. 入选年度艺术实践案例集,参与平台共建网络与后续公开交流活动